一扇巨大的人字门门叶被缓缓吊起,一个多小时后,它将以毫米级的精度精准落位。在平陆运河马道枢纽的施工现场,工人们正进行着人字门吊装作业。 从立下一块牌子,到组织一支战队,在大山里开拓航路,化自然屏障为“黄金航道”。在广西,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已进入通航“倒计时”阶段。 平陆运河地处广西南部,这里水系发达,但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这一地理特征意味着,广西虽近海,却难以达海,从西南地区来的大部分货物需绕道珠三角才能出海。 “通江不达海”成为广西发展的“隐痛”,如今这一局面即将发生改变。作为我国“四纵四横两网”国家高等级航道的组成部分,2022年开工建设的平陆运河北起南宁横州市平塘江口,经钦州灵山县陆屋镇,沿钦江进入北部湾,全长134.2公里的航道将部分西江水改道,让西江航运干线与北部湾港联通,繁忙的西江航道多了一个出海口,也给广西及整个西南地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平陆运河集团科技信息部部长闫强介绍,平陆运河建成通航后,将直接开辟广西及西南地区通往东盟地区运距最短、最经济、最便捷的通道。届时,西南地区货物经平陆运河出海,较经广州港出海缩短内河航程560公里以上,能带动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资源优势加速转化为经济发展胜势。 在距离钦州市不远的青年枢纽建设现场,焊花飞溅,机器轰鸣。焊接工陈强正全神贯注地进行船闸人字门的对接缝焊接。厚重的钢板需要焊枪一层层地填充,“这个钢板焊接的要求很高,不仅要结实,还要平整,一条焊缝就要反复焊上好几层。每天下来,能完成一两米就算不错了。”陈强抹了把汗,安全帽下是一张微红的脸,“我们焊完,要经过至少四道质检关卡,确保达到平陆运河的质量标准。” “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同时,必须要保证施工质量。”平陆运河集团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程耀飞说,目前,平陆运河项目的船闸主体混凝土浇筑、航道建设等关键工程进度已达到或接近90%,分布在运河全线的建设者们正向着2026年底建成通航的目标全力冲刺。 工人正在平陆运河项目沿线铁路桥改建工程上作业。新华社记者张爱林 摄 加速建设的不止通船的航道,还有“动物通道桥”。在马道枢纽不远处,一座大桥即将合龙,“这座桥可不是走人的,这是为了让两岸的动物自由穿行而建设的‘动物桥’。”平陆运河集团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师陆家琨说,这条跨越运河的动物通道桥宽20米,建成以后还会在桥上布置植物,模拟动物的生活环境,并引导两岸的动物在桥上通行,将运河开通给动物行动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条运河是我参与建设的第二个大工程,上一个是长洲水利枢纽。”在青年枢纽金属结构安装现场,施工员唐运益正手持全站仪进行测量。边干边测,避免出现施工偏差,这不仅是施工的要求,也是他多年以来养成的施工习惯。今年30岁出头的他来自广西河池,来到平陆运河项目已有半年,“等运河通了,我想带孩子来看看,告诉他,爸爸也为这条‘黄金水道’出过力。” 夜幕降临,建设工地依旧灯火通明,这里科幻感满满,让平陆运河数次登上“热搜”,被网友评为“流浪地球”式的建设现场。“人们都说这像是在造‘行星发动机’。”平陆运河马道枢纽驻点工程师钟林斌展示着手机里的照片,眼中满是欣喜,“我觉得不全对,‘流浪地球’是在寻找希望,而我们是在建设希望。”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