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top
当前位置:中国新能源汽车网  >   新品报道

汽车之家周游:多方携手共建充电第二消费空间

时间:2022-08-29 13:00  来源:网络  编辑:宋元明清   
摘要: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于8月26-28...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海南省人民政府、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能源局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于8月26-28日在北京和海南以线上线下的方式举行。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充电产业升级路径、基础设施建设与服务、技术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等展开讨论。

汽车之家副总裁周友受邀出席,并做了题为《洞察收费行为,探索消费空间》的精彩主题演讲。结合汽车之家和BCG的数据分析,为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充电服务商和相关行业的玩家提供了“科学工具包”。

感谢主持人的介绍!

大家好,因为在座的很多专家都是充换电行业的,有些可能对汽车之家不是特别熟悉。首先,让我向你介绍一下我所代表的公司。汽车之家成立于2005年,2013年在纽交所上市,2021年第二次在HKSE上市。是集“内容生态+工具服务+交易平台”为一体的汽车生态平台,为用户提供看车、买车、用车、换车一站式服务。目前,居然之家在移动端日均活跃用户超过4700万,其中不乏车主,是国内汽车垂直领域最大的互联网平台。与此同时,中国2万多名活跃的汽车自媒体创作者中,超过90%的人在家中分享内容。国内绝大多数汽车主机厂和经销商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也是平安集团汽车生态的主要流量入口。

今年3月,我们正式成立汽车之家研究院,汇聚了内外顶尖行业专家的研究力量,打造汽车行业前瞻性研究智库,洞察汽车行业新趋势。我还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分管汽车之家的品牌公关、战略合作、创新研究、内容安全等业务板块。

今天的报告基于汽车之家海量新能源汽车车主和用户的样本数据,分析他们在充电过程中的行为。我相信这里的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包括特来电,也会有一些各自的数据。这份报告由全球顶级战略咨询公司BCG联合打造,将在汽车之家和BCG的平台上发布。报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用户充电的宏观行为,比如一般在哪里充电,充电多少小时,多久充电一次。第二部分说说他们在充电的时候更喜欢做什么,给想做充电业务的同事一些思考。

先说宏观层面。

先说频率。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一般的专车司机一天收费1到2次,私家车平均一周收费2.5次。可以说,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无论是私家车还是网约车、出租车,充电本身这个行为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用车场景之一。

然后再来说时长。在私家车领域,平均每次充电时长接近2小时,网约车/出租车为1.3小时。在这个收费时间里,私家车主可以看个电影,吃个饭或者买点东西,网约车/出租车司机可以吃个饭,休息一下。

那么我们来说说“里程焦虑”,这种焦虑在车主中明显存在,尤其是在一线/新一线城市。因为地理半径更大,续驶里程更广,基本上52%的一线/新一线城市车主在剩余里程不足100km时选择充电。

最后,去哪里充电?国内60%的充电桩都是随车供应的自建充电桩,但我们发现,超过53%的用户在充电时仍然在公共场所使用充电桩,尤其是购物、上班、外出游玩时。这个用户使用场景值得我们收费业务的同事关注。如何利用好这些场景,以及这些场景带来的潜在市场。

接下来我来说说用户在收费时的行为分析。

首先是品牌充电桩的选择。大家可以看到,目前全国只有5.4万个品牌充电桩,占全部充电桩的4.6%,但是有54%的新能源车主非常期待使用或者已经使用了品牌专用充电桩。这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对比。我们发现,特斯拉、小鹏和大众的车主对品牌充电桩的期望最高。

大家会对品牌充电桩感兴趣到什么程度?如果品牌充电桩贵一些,用户愿意接受溢价吗?结果还是有点意外。总体来看,超过一半的车主愿意为品牌充电桩支付一定的溢价。在这里,高收入人群相对于中等收入人群,愿意为品牌充电桩支付溢价的比例高出20%,近20%的高收入人群甚至可以接受10%以上的溢价。特斯拉、蔚来和大众的车主最愿意为品牌充电桩支付溢价。

从用户对品牌充电桩的体验评价来看,近九成用户对品牌充电桩基本满意。上面说的高意愿和这里说的高满意度是有一定区别的,其中特斯拉、零跑、理想车主的满意度最高。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期待品牌充电桩改善充电体验。对于车企来说,品牌充电桩的布局有利于车企盘活私域用户,提升品牌形象。品牌充电桩的建设、推广和应用,可以实现双方共赢。如果你去上海出差,在虹桥机场T2航站楼有一个非常显眼的广汽阿亚恩充电站。这个充电站很多人都见过。为什么?因为打车只有两个定位点,这是其中之一,也为广汽爱安品牌的曝光提供了很大的好处。

二是行为核心洞察。50%的用户会在充电时在车内休息。性别差异很大。网上有句话叫“车是男人的第二个家”。上面说很多男人,下班开车回家后,不上楼,就在车里发呆。这个现象很有意思,即使是充电的时候。我们发现,53%的男性选择在充电时呆在车里,而只有35%的女性这样做。人们待在车里做什么?大多数俱乐部选择在车上玩手机、听音乐和看视频,一些用户将体验新的娱乐形式,使用车载屏幕连接游戏机、麦克风和VR可穿戴设备。

我们问用户,当你在车内体验视听娱乐时,你更喜欢横屏还是竖屏的设计?结果是压倒性的,67%的用户选择横屏,只有5%的用户选择竖屏,其余的都无所谓。当然,车企决定打造什么样的大屏有很多因素,但如果你想在未来占据用户更多的时间,并且用户确实在车内停留了那么长时间,这个数据是值得车企参考的。除了屏幕设计,车企和车载软件商还可以考虑引入内容定制、第三方软硬件接入、AR/VR技术等娱乐项目。以进一步丰富“宅男”的用车体验。

接下来分享一下用户充电时的延长消费。收费时,用户消费意愿高。前面说过,无论是私家车的2小时,还是网约车/租车的1.3小时,这个时间都不算短。如果给用户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消费场景,那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商机。调查显示,41%的用户已经在充电的同时花了钱,60%没有消费行为的人有这个意愿,所以基本上76%-77%的用户有这个消费意愿。由于一线城市消费需求更频繁、消费基础设施布局更完善等因素,高收入和一线城市用户在充电扩展消费场景下的消费潜力更大。充电时,用户通常在附近吃饭购物,对电影、文艺演出、咖啡茶吧等有一定需求。这将为目前正在充电的平台公司提供一些建议,从充电提醒到位置推送,再到消费场景的使用和支付,帮助其完善智能互联充电路径,进一步提升用户的充电体验。

用户对充电路径满意吗?我们调查了用户在“提前搜索-到达充电点-使用充电桩”的路径。数据显示,目前只有51%的用户对充电设施感到满意,近七成用户有过停车空闲时间找不到充电桩的经历。此外,第三方充电平台在新能源用户中的使用率很高,使用痛点主要集中在充电桩损坏、与车型不兼容、加油车占用车位等问题。基于上述痛点,我们还向充电企业或服务商提供解决方案,如普及智能地锁、智能桩、智能摄像头等智能基础设施,帮助优化站点,锁定更好的交通流量和历史充电桩的利用率,甚至充电期间的智能分配和价格查询,为充电用户提供更顺畅的充电体验。

最后,我想谈两件事。第一,充电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新能源用户最重要的用车场景。无论是我们的汽车主机厂,充电服务平台,还是基础设施提供商,都需要思考如何为新能源用户构建最佳的充电体验。对于主机厂来说,品牌充电桩的布局,车内影音娱乐的软硬件配置,App端充电体验的提升,都是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方向。充电服务商可以考虑聚合充电和消费生态,加码智能基础设施,消除充电痛点。希望在多方参与下,共建充电第二消费空间;第二,今天因为时间关系,还有很多发现不能和大家分享。请关注汽车之家研究院微信官方账号。会后可以多做交流,共同推进新能源时代和智能汽车时代的充电工作。谢谢大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聚焦